【休戚与共指什么】“休戚与共”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在情感、利益或命运上的紧密联系。它强调的是共同承担欢乐与忧患,彼此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国家、集体、家庭或朋友之间的深厚关系。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休 | 指吉祥、顺利的事,如“吉庆”、“喜事”。 | 
| 戚 | 指忧愁、悲伤的事,如“忧患”、“苦难”。 | 
| 与共 | 表示一起承担、共同面对。 | 
因此,“休戚与共”整体意思是:无论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一同承受、共同面对。
二、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十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虽非直接出自此句,但其精神内涵与此类似。后世广泛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表达中,表示一种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精神。
- 例句1:他们一家人休戚与共,风雨同舟。
- 例句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公民都应与国家休戚与共。
三、适用场景
| 场景 | 应用举例 | 
| 国家层面 | 国家与人民休戚与共,共同面对挑战。 | 
| 家庭关系 | 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休戚与共。 | 
| 企业合作 | 团队成员应齐心协力,与公司休戚与共。 | 
| 友谊友情 | 真正的朋友会在你困难时与你共渡难关。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成语 | 
| 近义词 | 同舟共济、同甘共苦、荣辱与共 | 
| 反义词 | 各自为政、分道扬镳、背信弃义 | 
五、总结
“休戚与共”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它强调人与人之间在面对人生起伏时的相互支持与理解,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视团结、责任与担当的精神。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国家层面,这种精神都是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
通过了解“休戚与共”的含义与用法,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这一理念,构建更加和谐、稳固的人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