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重五诗》是一首描写端午节风俗与诗人情感的古诗,其内容深沉而富有意境,展现了古代文人在传统节日中的心境与思考。这首诗虽未如唐宋名家之作那般广为人知,但其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一、原文
> 乙卯重五诗
> 空庭人静落花飞,
> 节至重阳意自微。
> 楚客怀沙吟旧曲,
> 江头渔火照斜晖。
> 一壶浊酒邀明月,
> 千里乡心寄远徽。
> 欲问归期何日是,
> 东风不度柳条稀。
二、译文
庭院空寂,人影寥落,花瓣随风飘落。
到了重阳节,心中却泛起淡淡的思绪。
楚地的游子怀念屈原,吟诵着古老的歌谣,
江边的渔火映照着夕阳的余晖。
我举起一杯浑浊的酒,邀请明月共饮,
千里之外的思乡之情寄托在远方的信笺上。
我想问问归期何时才能到来,
可春风未能吹绿柳枝,依旧稀疏。
三、赏析
这首诗以“乙卯重五”为题,实则是借端午节之名,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诗中“空庭人静”、“落花飞”描绘出一种冷清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楚客怀沙”则暗指屈原投江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
“一壶浊酒邀明月”一句,借用李白“举杯邀明月”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孤独无依、借酒消愁的心境;而“千里乡心寄远徽”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表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结尾“欲问归期何日是,东风不度柳条稀”,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未来的迷茫。春风不来,柳条稀疏,象征着希望渺茫,也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与无助。
四、结语
《乙卯重五诗》虽然篇幅不长,但情感细腻、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与传统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一首描写端午节的诗,更是一首表达思乡情怀和人生感慨的作品。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读这样的诗,更能唤起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与对心灵归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