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丧志典故】“玩物丧志”是一个常用来劝诫人不要沉迷于无益之事的成语,源自古代典籍,寓意深远。该成语强调了过度沉溺于享乐、游戏或琐碎事务,可能会导致志向丧失、人生偏离正轨。
一、典故来源总结
“玩物丧志”最早见于《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只顾着娱乐他人,会失去道德;如果只顾着玩弄器物,就会丧失志向。这句话是周穆王在巡视时对臣子的告诫,提醒人们不要沉迷于享乐,而应专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后世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多指因沉迷于某些不切实际的事物(如奇珍异宝、技艺、游戏等),而忽略了本应承担的责任与追求的目标。
二、典型例子整理
典故名称 | 出处 | 内容简述 | 启示 |
周穆王玩物 | 《尚书·旅獒》 | 周穆王沉迷于游猎和珍宝,忽视朝政 | 不可沉迷享乐,应以国家大事为重 |
齐桓公好色 | 《左传》 | 齐桓公因宠爱美人而误国 | 沉迷美色会误国误民 |
李煜亡国 | 《宋史》 | 南唐后主李煜沉迷诗词音乐,不理朝政 | 文艺爱好若脱离现实,可能招致灾祸 |
宋徽宗书画 | 《宋史》 | 宋徽宗痴迷书画,导致国力衰弱 | 个人兴趣不应影响国家治理 |
三、现代应用与启示
在现代社会,“玩物丧志”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短视频、社交媒体,还是过度追求物质享受,都可能导致个人目标的迷失。因此,每个人都应保持清醒头脑,合理安排时间与精力,避免被表面的“乐趣”所迷惑,从而失去奋斗的动力和人生的方向。
四、结语
“玩物丧志”不仅是一句警示之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提醒。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并非来自短暂的欢愉,而是源于坚定的志向与持续的努力。只有在专注中前行,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