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者古诗及解析】《陶者》是宋代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通过描绘烧陶工人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古代诗歌中关注民生、反映现实的代表作之一。
一、诗歌原文
《陶者》
陶者,陶者,日日烧陶,夜夜不眠。
身无衣,口无食,手裂血,脚生茧。
官府征税如山重,债主催逼如狼虎。
一窑烧成万贯金,只换得半升粟。
谁人知此苦?唯有天地知。
二、
这首诗通过描写陶工的辛劳与贫困,揭示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陶工日夜劳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生活困苦,甚至“身无衣,口无食”。而官府和债主的压榨更是让他们雪上加霜。尽管他们烧制出价值连城的瓷器,却只能换取微薄的粮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公与残酷。
三、诗歌解析表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作者 | 梅尧臣(北宋著名诗人,以写实风格著称) |
| 体裁 | 古体诗(非格律诗,形式自由) |
| 主题 | 关注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揭露社会不公 |
| 情感基调 | 悲悯、同情、批判 |
| 艺术手法 | 直接描写、对比、夸张(如“官府征税如山重”) |
| 用词特点 | 简洁质朴,贴近生活,富有画面感 |
| 诗中意象 | “手裂血”、“脚生茧”、“半升粟”等,突出劳动者的艰辛 |
| 社会背景 | 北宋时期,阶级分化严重,农民和工匠生活艰难 |
四、总结
《陶者》是一首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古诗,不仅展现了陶工的苦难生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不公。梅尧臣通过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唤起人们对底层民众的关注与同情,体现了诗人深切的人文关怀。这首诗至今仍能引发读者对社会公平与人性尊严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