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摩衍那名词解释】《罗摩衍那》(Rāmāyaṇa)是印度古代最重要的史诗之一,与《摩诃婆罗多》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它不仅是印度文学的瑰宝,也是印度教文化、哲学和道德观念的重要载体。《罗摩衍那》讲述了王子罗摩(Rama)的生平事迹,包括他被放逐、救妻悉多(Sita)、战胜魔王罗波那(Ravana)等故事,体现了忠诚、正义、责任和信仰的价值观。
一、
《罗摩衍那》由诗人瓦尔米基(Valmiki)创作,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年至公元200年之间。全诗共七卷,约24,000对句,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宗教价值。这部史诗不仅在印度广泛流传,还影响了东南亚、中亚乃至全球的文学和艺术发展。
《罗摩衍那》的核心主题是“罗摩之道”(Rama’s Dharma),即一个人如何在复杂的人生境遇中坚守道德和职责。罗摩作为理想的人格典范,代表了正义、忠诚和牺牲精神。他的妻子悉多则象征着纯洁与坚贞,而魔王罗波那则是邪恶与傲慢的化身。
该史诗在印度教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神圣经典之一,常被用于宗教仪式和教育之中。此外,《罗摩衍那》也被改编为戏剧、舞蹈、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二、表格:罗摩衍那简要介绍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罗摩衍那 |
| 英文名称 | Rāmāyaṇa |
| 创作时间 | 公元前500年—公元200年左右 |
| 作者 | 瓦尔米基(Valmiki) |
| 体裁 | 史诗 |
| 卷数 | 7卷 |
| 字数 | 约24,000对句 |
| 主要人物 | 罗摩、悉多、罗波那、哈努曼、婆罗多、提奢 |
| 核心主题 | 道德、责任、忠诚、正义、信仰 |
| 宗教地位 | 印度教重要经典之一 |
| 文化影响 | 影响印度及东南亚文化、艺术、宗教 |
| 艺术形式 | 戏剧、舞蹈、电影、绘画等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罗摩衍那》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承载印度文化和价值观的经典之作。它的影响力跨越时空,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传播和演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