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始得西山夜游记译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始得西山夜游记译文,急到抓头发,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4 15:08:30

始得西山夜游记译文】《始得西山夜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篇散文,属于“永州八记”之一。文章通过描写作者在永州游览西山的经过,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内心情感的寄托。

一、

本文记述了柳宗元在永州居住期间,偶然发现西山,并于夜晚独自前往游览的经历。他通过对西山景色的细致描绘,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情怀。文中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的心境变化与精神追求。

二、译文对照表

原文 译文
余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我自从被贬为罪人后,住在这个州里,常常感到忧惧不安。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在空闲的时候,我就慢慢行走,随意游玩。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每天和同伴登上高山,进入深林,走到曲折的溪流尽头,幽静的泉水和奇特的石头,没有不去的地方。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到了就拨开草坐下,倒出壶中的酒喝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醉了就互相枕着躺下,睡着后做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心中想到哪里,梦里也跟着去。
觉而起,起而归。 觉醒后起来,起来就回去。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我以为凡是这个州中有奇异景色的地方,我都已经看过了,却从未知道西山的奇特之处。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坐在法华寺西亭,远望西山,才开始觉得它与众不同。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于是叫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掉杂草,烧掉野草,直到山的最高处才停下。
驱而前,至则无际,幽然而深,若有若无。 赶快往前走,到了山顶却看不到边际,幽静而深远,仿佛存在又仿佛不存在。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𪣻为类。 这时候才知道这座山是独立存在的,不是普通的土堆可以相比的。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它浩渺地与天地之气融为一体,无法测量它的边界;它宽广地与自然万物一起遨游,不知道它的尽头在哪里。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心神凝聚,身体放松,与万物融合在一起。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这时候我才明白,我以前并没有真正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此开始。

三、总结

《始得西山夜游记》不仅是一篇写景散文,更是一篇抒发情怀的作品。柳宗元通过对西山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文章语言清新自然,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