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隅是什么意思】在古文学习中,“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是一句常见的表达,出自《论语·述而》。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其含义深刻,常被用来强调思考能力与举一反三的重要性。其中“隅”的意思容易被误解,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出自《论语·述而》: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在这段话中强调了教育方法,即只有当学生真正思考后,老师才会启发;如果学生不能从一个例子推及其他类似的情况(即“举一反三”),那么老师就不会再重复讲解。
二、“隅”的含义解析
“隅”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有以下几种解释:
词语 | 含义 | 在句中的具体解释 |
隅 | 角落、角落处 | 指事物的一个部分或一个方面 |
隅 | 方向、方位 | 如“四隅”,指四个方向 |
隅 | 边缘、边界 | 如“屋隅”,指房屋的角落 |
在“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中,“隅”指的是事物的一个部分或一个方面。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只举出一个角落的例子,却不能由此推及另外三个角落(即无法举一反三),那么就不再继续讲授。
三、总结
项目 | 内容 |
句子来源 | 《论语·述而》 |
出处原文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隅”的含义 | 指事物的一个部分或一个方面 |
整体含义 | 如果不能由一个例子推及其他类似情况,就不值得再教 |
教育意义 | 强调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的重要性 |
四、延伸理解
这句话不仅是对学生的期望,也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一种提醒。它强调了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只能看到一个点,却无法将其推广到其他相关领域,那么他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五、结语
“隅”虽小,但在古文中却承载着丰富的含义。理解“隅”的意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论语》中关于教育与思维的重要思想。通过不断练习举一反三的能力,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与思维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