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木水火土的原文关于金木水火土的原文译文】在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化中,“金木水火土”是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源于《周易》《尚书》等经典文献。五行不仅用于解释自然现象,还广泛应用于中医、风水、命理等领域。以下为“金木水火土”的原文出处及其现代译文,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原文出处及译文
1. 《尚书·洪范》中的五行记载
原文: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译文:
五行包括:第一种是水,第二种是火,第三种是木,第四种是金,第五种是土。
2. 《周易·系辞传》对五行的进一步阐述
原文: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情伪之辨,贤不肖之分也。”
译文:
天在上而尊贵,地在下而卑微,天地的位置由此确定;高低排列有序,贵贱位置分明;动与静各有规律,刚强与柔弱由此区分;事物按类别聚集,万物按群体分化,吉凶随之产生;情感与虚伪的辨别,也决定了人是否贤能。
(注:虽然此段未直接提到“金木水火土”,但五行思想贯穿其中,作为宇宙运行的基本元素。)
3. 《黄帝内经》中五行与人体的对应关系
原文: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译文:
肝脏归属于木,心脏归属于火,脾脏归属于土,肺脏归属于金,肾脏归属于水。
二、总结表格
五行 | 对应元素 | 原文出处 | 现代译文 |
水 | 水 | 《尚书·洪范》 | 第一种是水 |
火 | 火 | 《尚书·洪范》 | 第二种是火 |
木 | 木 | 《尚书·洪范》 | 第三种是木 |
金 | 金 | 《尚书·洪范》 | 第四种是金 |
土 | 土 | 《尚书·洪范》 | 第五种是土 |
五行 | 对应脏腑 | 出处 | 译文 |
木 | 肝 | 《黄帝内经》 | 肝脏归属于木 |
火 | 心 | 《黄帝内经》 | 心脏归属于火 |
土 | 脾 | 《黄帝内经》 | 脾脏归属于土 |
金 | 肺 | 《黄帝内经》 | 肺脏归属于金 |
水 | 肾 | 《黄帝内经》 | 肾脏归属于水 |
三、结语
“金木水火土”不仅是古代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化中理解自然与生命运行规律的基础。从《尚书》到《黄帝内经》,五行思想贯穿于多个经典文献之中,体现了古人对世界本质的深刻思考。通过了解这些原文与译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