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上位学习】在教育心理学中,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上位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策略。它指的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和抽象,形成更高层次的概括性理解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强调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习者建立更系统、更全面的知识结构。
一、什么是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Superordinate Learning)是奥苏贝尔(David Ausubel)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和提炼,形成更高层次的概念或原理的学习方式。与之相对的是下位学习(Subordinate Learning),即通过具体例子来理解更一般性的概念。
简单来说,上位学习是“由下而上”的学习过程,是从具体的实例中归纳出普遍规律或更高层次的抽象概念。
二、上位学习的特点
特点 | 描述 |
由具体到抽象 | 学习者从具体事例出发,逐步归纳出普遍规律 |
强调概括能力 | 需要学习者具备较强的分析、综合和抽象思维能力 |
建立知识体系 | 有助于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提升整体理解力 |
促进迁移应用 | 有助于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
三、上位学习的应用场景
场景 | 应用说明 |
教学设计 |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归纳出核心概念 |
自主学习 | 学生在阅读或研究过程中,主动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解框架 |
项目式学习 | 在完成复杂任务时,学生需要整合信息,提炼关键要素 |
研究性学习 | 通过分析数据或现象,发现背后的普遍原理 |
四、上位学习与下位学习的区别
比较项 | 上位学习 | 下位学习 |
学习方向 | 由具体到抽象 | 由抽象到具体 |
学习内容 | 归纳总结 | 举例说明 |
学习目标 | 建立系统知识 | 理解具体概念 |
典型例子 | 从多个例子中总结出“动物”这个概念 | 通过“狗”“猫”等例子理解“动物”的定义 |
五、如何培养上位学习能力?
1. 多角度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找共同点。
2. 归纳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提炼关键信息。
3. 反思提问:不断追问“为什么”,推动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4. 联系实际:将抽象概念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加深理解。
5. 交流讨论:与他人交流观点,拓宽思维视野。
结语
上位学习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它不仅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还能提升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和自主学习中,注重上位学习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