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五谷不分故事来源是什么

2025-10-30 16:25:21

问题描述:

五谷不分故事来源是什么,真的撑不住了,求给个答案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30 16:25:21

五谷不分故事来源是什么】“五谷不分”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农业知识或生活常识缺乏了解。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微子》,在孔子与隐士的对话中出现,具有深刻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一、成语“五谷不分”的出处

“五谷不分”最早见于《论语·微子》:

>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随后,孔子的弟子曾皙(曾点)说:“吾与点也!”意思是赞同曾点的选择。接着,孔子说:“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这段话虽未直接提到“五谷不分”,但后世将其引申为“五谷不分”,并用于批评那些不了解农事、脱离实际的人。

二、“五谷”具体指哪些谷物?

“五谷”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粮食作物的统称,不同文献中略有差异,但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谷物名称 说明
主要南方粮食作物
又称黄米,北方常见
即小米,古代五谷之首
小麦,北方重要作物
豆类的总称,如大豆、红豆等

三、“五谷不分”背后的文化含义

1. 强调农耕的重要性

在古代,农业生产是国家的根本,士大夫阶层重视农事,认为不了解五谷是不务正业的表现。

2. 批判脱离实际的行为

“五谷不分”常用来讽刺那些只讲理论、不关心民生的人,尤其是官僚阶层或书生。

3. 反映儒家思想

孔子提倡“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因此“五谷不分”也体现了儒家重实践、重农本的思想。

四、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如今,“五谷不分”多用于调侃那些对农业知识一无所知的人,有时也用于批评某些人脱离群众、脱离现实。

五、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出处 《论语·微子》
含义 不了解五谷,比喻脱离实际或缺乏生活常识
五谷内容 稻、黍、稷、麦、菽
文化意义 强调农耕的重要性,批判脱离实际的行为
现代用法 多用于讽刺或调侃不懂农事的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五谷不分”不仅是对农业知识的考察,更是对一个人是否贴近生活、是否具备基本常识的一种评判。在今天,虽然农业不再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但“五谷不分”仍能提醒我们关注现实、尊重劳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