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重五诗》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时值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这首诗通过描写端午节的风俗和诗人内心的感慨,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全诗如下:
> 空庖煮寒食,破灶烧湿苇。
> 那知是龙骨,破冢掘蛇髓。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明朝人事改,已与世相忘。
这首诗的读音如下(以普通话拼音标注):
空庖煮寒食,破灶烧湿苇。
Kōng páo zhǔ hán shí, pò zào shāo shī wěi.
那知是龙骨,破冢掘蛇髓。
Nà zhī shì lóng gǔ, pò zhǒng jué shé suǐ.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Yě jìng yún jù hēi, jiāng chuán huǒ dú míng.
明朝人事改,已与世相忘。
Míng cháo rén shì gǎi, yǐ yǔ shì xiāng wàng.
需要注意的是,古诗的读音在不同方言或古音体系中可能会有差异,但上述读音为现代普通话的标准发音。此外,个别字词如“庖”、“冢”、“髓”等在日常口语中不常见,因此容易读错,建议结合字义理解记忆。
这首诗虽短,却意境深远,语言凝练,体现了陆游诗歌中常见的沉郁顿挫之风。通过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诗人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执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