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者古诗译文】《陶者》是宋代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通过描绘陶工的辛劳与生活的艰难,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以下是对该诗的翻译与总结。
一、诗歌原文
陶者
陶者,陶者,陶者!
君不见,泥中之土,可成器;
君不见,火中之功,可成器。
一窑烧出千百器,
谁人知是苦中来?
二、译文与解读
这首诗以“陶者”为题,直呼“陶者”,语气中带有强烈的感慨与同情。诗人通过描述陶工在泥中制陶、在火中烧制的过程,揭示了他们辛勤劳动的艰辛。尽管一窑能烧出许多陶器,但这些成果背后的辛苦却很少被人关注。
诗中“泥中之土,可成器”说明陶器的原料来自泥土,而“火中之功,可成器”则强调烧制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最后两句“一窑烧出千百器,谁人知是苦中来?”点明主题:虽然成品众多,但只有陶工自己知道其中的不易。
三、总结与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诗名 | 《陶者》 |
| 作者 | 梅尧臣(宋代) |
| 主题 | 描写陶工的辛劳与社会现实的不公 |
| 诗体 | 古体诗 |
| 语言风格 | 直白质朴,情感真挚 |
| 表达方式 | 呼告+对比+设问 |
| 核心思想 | 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
| 艺术特色 | 简洁有力,富有画面感 |
四、结语
《陶者》虽短,却寓意深刻。它不仅展现了古代陶工的劳动场景,也反映了诗人对底层百姓生活状态的关注。通过朴实的语言与强烈的感情,这首诗至今仍能引发读者对劳动价值和社会公平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