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不仁的意思解释】“麻木不仁”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对事物缺乏敏感和反应,通常带有贬义。这个成语原本出自《庄子·德充符》,原意是指身体失去知觉,后来引申为对他人痛苦或社会现象漠不关心、无动于衷。
一、意思总结
“麻木不仁”字面意思是“没有感觉”,比喻人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毫无反应,甚至对别人的苦难也表现出冷漠、无情的态度。常用于批评那些缺乏同情心、道德感淡薄的人或行为。
二、详细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来源 | 出自《庄子·德充符》 |
| 字面意思 | 没有感觉,失去知觉 |
| 引申含义 | 对他人痛苦或社会问题漠不关心 |
| 感情色彩 | 贬义 |
| 使用场合 | 批评他人冷漠、无情的行为 |
| 近义词 | 冷血无情、漠不关心、无动于衷 |
| 反义词 | 同情怜悯、感同身受、热心肠 |
三、使用示例
1. 他对朋友的困境视而不见,真是麻木不仁。
2. 在灾难面前,有些人表现得麻木不仁,令人失望。
3. 这种麻木不仁的态度,最终会让人失去人心。
四、常见误区
- 误用对象:有人误将“麻木不仁”用于形容身体疾病,如“他因为受伤而麻木不仁”,其实应说“他因伤导致麻木”。
- 语境不符:该成语多用于描述人的心理状态,而非单纯的身体状况。
五、总结
“麻木不仁”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的是人在情感上的迟钝与冷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避免成为这样的人,保持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与责任感。


